我们必须要学会的一件事就是“珍惜”,珍惜现有的一切。人生是一次单程旅行,不走回头路,错过了就错过了,眼前景、过往人、兴亡事,一旦成为“心”里往“昔”,便再也无法重来,譬如人面桃花,花在人不在。或许我们觉得今天还不够好,是的,但是明天未必见得比今天更好,愿望可以,现实不一定。所有的现在,成
大约两年前,我买回一套喜欢很久、纯白色的景德镇出品的餐具。兴奋之余,放水冲洗,一不留神,一只盘子扣在了汤盆上,如胶似漆,怎么弄都分不开。那个气哟!老妈说:“放锅里煮煮试试!”煮了十分钟,盘子纹丝不动。用螺丝刀撬,枉费心机;用锤子敲,承受不起。打电话问商场,回答说之前没遇到过类似问题,自己想办法!无奈中只得放弃折腾,束之高阁。过年之前,
禅言道,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勉人,需往高处领,前路越远,便会因无限可能而越发迷人;劝人,则要往宽处引,来日方长,世事难料,心宽,岁月便宽。也就是说,勉人得说岁月静好,百舸千帆,宜争流竞渡;劝人得说世事无常,没有时时处处都称心如意的,宜劝慰随遇而安。人生似乎应当这样:在过程中努力,继而接受结果。过程,若是竭尽所能的过程,结果,就不会是饮憾抱恨的结果
这个世间,有没有“该”呢?譬如,该得的名利以及该拥有的人?你得到了,就是该得,没得到,就是不该得。得到了,重新失去,也是不该得。几经辗转,再回到你手中,还是该得。生活的真相,可能比这个还要复杂。那些经历了大起落大浮沉的人,更清楚内里的跌宕曲折。也许,活到最后,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个世界,真的没有多少是该与不该的。&l
临睡前读《随园诗话》:“小秋妹婿张卓堂士淮,弱冠,以瘵疾亡。弥留时,执小秋手曰:‘子能代理吾诗稿,择数句刻入随园先生《诗话》中,吾虽死犹生也。”年纪轻轻就死于痨病的书生,最后的愿望是请代他整理诗稿的人,设法让袁枚把他的诗作收入《随园诗话》。这本诗话在当时名气已大得不得了,天下诗人,或亲身,或托人,源源不绝地把作品送到随园。
北宋大臣富弼,第一次出使契丹时,路上接到家书,说女儿夭折,心中悲痛,却无法回家,十分煎熬。第二次出使契丹时,家书说夫人生了一个男孩儿,心里非常高兴,但也不能回家祝贺,很是焦急。打这以后,他只要出使在外,收到家书一律不拆开就烧掉。左右疑惑不解,便问他原因,他说:“家书固然重要,但如果看了,平白增添许多忧虑,还是不知道的好。”吕蒙正刚调到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趁早的事,很多都已经达成共识:读书要趁早,艺术启蒙要趁早,学习舞蹈音乐都要趁早……这不,我半路学舞蹈,一年坚持下来,还像是不曾打通任督二脉,懵懵懂懂,不得要领。不缺课,不偷懒,态度绝对真诚。可是,动作做起来,感觉总差那么一点。老师发问:“你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有没有觉
公元115年,为了平叛羌军,东汉名将虞诩调任武都太守。虞诩只有三千兵马,寡不敌众,而羌军兵马数万,因此,虞诩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羌军攻打了十天,城池安然无恙。第十天,羌军又开始进攻了。虞诩亲临前线,到城墙上观望敌情。他发现,羌军不像先前那样猛打猛冲了,所有士兵都畏缩不前。他意识到,这是因为羌军害怕被虞军的强弩利箭射中。虞诩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他命令:不要
但丁是19世纪着名的诗人和画家。据说,一位老人曾找过但丁,他拿着一些画作,想让但丁评价一下。但丁把它们仔细地看了一遍,发现它们毫无价值,根本就没有艺术天赋的迹象。但丁是个善良的人,他委婉地告诉老人,这些画即使有价值,也是有限的。他很抱歉,但他不能对画的作者撒谎。老人很失望,但似乎已经预料到但丁的判断了。老人犹豫了一下,又问但丁是否愿意再看看几幅画,它们是一位
有个叫卢韦尔的人,他是一名粉刷匠,每天奔波在谋生的路上。这天,卢韦尔应约到一位客户家刷墙,可他意外地发现,这位客户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男人,家里也只有他一个人,那他为什么还需要刷墙呢?卢韦尔在干活时忍不住问出了这个疑问。客户笑着告诉他:“算算上一次刷墙的时间,我想到墙壁应该重刷了。我虽然看不见,但脑海里会有你刷完墙后明亮、整洁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