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人,老是为自己的境遇感叹,替自己的命运悲哀: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或郁郁寡欢、暗自神伤,或怨天尤人、怒气冲天……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绪,往往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太有才,得不到重用,岂不是可悲、可叹!其实,这里面就需要具体分析了:一是你确实有才,但经过大范围比选,别人比你更有才
入南宋求法的日本僧人道元,在广利寺参学时,看到一位老僧在烈日下拄着拐杖,将香菇一个个地晾晒在地面上。夏天晒些香菇,等冬天来了,可配白菜吃。纵是骄阳、热浪,老僧也没有戴斗笠,浑身上下,汗涔涔的。道元说:“老禅师,您年事已高,这项工作可以让其他人来做啊。”老僧道:“他不是我。”老僧的意思是,晒香菇也是参禅,谁能代替
一幅画,若是画中有风,就得讲究顺逆之美。垂柳依依,随风摆动。这风,得是顺风。柳枝柔弱,随风轻摆,将柔和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骏马奔驰,这风却得是逆风。马逆风而上,不屈的风骨跃然纸上,这是逆风之美。一个人,生命中会有起风的时候。行走于人生路上,时而风大,时而风小。或微风拂面,如春阳般温暖;或劲风呼啸而过,如冰刀般凌厉。人周转于此,顺与逆的选择至关重要。风大时,适
有些人的生活,是由一个个“等”字串联而成的。等一个人。这个人,或许是亲人,或许是挚友,也或许是另一半。那个人为什么还不到来?单是这个念头,就足以让人的脑海里,生出千万种奇奇怪怪的白日梦。唯有等到这个人进入自己的生命,日子才算圆满。于是,就开始了漫长且充满悬念的等待。等一件事。会让人心生期待的事,大多是好事。比如一个人在人生的长河里,忙
中国自古就有一种隐士文化,它由文人内心一种隐逸情结所造就。说到“归隐”这个词,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陶渊明,千百年来,陶诗让多少文人心生归隐之情,他们悠闲处世,淡泊存身,充满了挣脱名利羁绊后新生的喜悦和对生命自由的热爱,展现了独特的人格精神。何为隐?好像有各种解释,南朝刘宋·范晔在《后汉书·逸民列传》序中说:隐
在一个原始森林里,一条巨蟒和一头豹子正在觅食,几乎就在同时,它们发现并盯上了同一只羚羊。豹子看着巨蟒,巨蟒看着豹子,各自打着“算盘”。豹子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首先要消灭巨蟒。巨蟒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要首先消灭豹子。于是,几乎在同一时刻,豹子扑向了巨蟒,巨蟒扑向了豹子。豹子咬着巨蟒的脖颈仍在想:如果不下力气咬,我就会被巨蟒缠
太阳从海平面慢慢升起,晨曦笼罩着广阔而宁静的海滩。随着太阳的升高,沙滩既白,一切都从睡梦中苏醒过来,慢慢地就有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一个个调皮的小脑袋从洞穴里探出来,那是出来觅食的沙蟹。潮水退去,潮水带来的泥沙中有着藻类等食物,它们为沙蟹准备了丰富的早餐。沙蟹觅食的场景很是壮观,成千上万只沙蟹一齐出动,密密麻麻地,像大军行进。沙蟹飞快地吞食着泥沙,让人误以为它
那一年,我十分颓废,原因是经营了好些年的生意处于亏损的边缘,生活捉襟见肘。迫于无奈,我不得不与二叔一块跑货运生意,每天起早贪黑,艰苦的生活使我感触良多。一天早晨,二叔3点钟便叫醒了我,说是要出车,我不解地揉揉眼睛,觉得二叔的要求简直荒唐得不可思议,便反驳道:“还早呢,让我再睡会儿吧。”“早起无雾,等到6点多,雾就上来了,这
《聊斋志异》中有一篇《狼三则》,其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对今人很有些启示。故事说,有个杀猪的人卖肉回来,天已经黑了。忽然来了一只狼,看到担上的肉不禁垂涎三尺。杀猪人走,狼也走,一直尾随了好几里路。杀猪人害怕了,便挥动杀猪刀吓唬狼,但狼只是稍微后退了几步,随后又跟在他后边走。杀猪人想,狼要的是担上的肉,不如暂时将肉挂到树上,明天再来拿。于是用铁钩钩住肉挂到树枝上
海洋中,游弋着成千上万种动物,它们四处游动,其目的就是捕食猎物。然而,海洋里不是所有动物都有主动出击捕猎的能力,裸躄鱼就是其中之一。它虽然身居大海,却像一片浮草,从不游动,甚至让人怀疑它都不会游泳,更别说满世界寻捕猎物了。还好,它遇到了马尾藻。马尾藻是绝无仅有的不需附着海床而能在海洋中漂浮生存的藻类植物。裸躄鱼的形状、颜色酷似马尾藻,它们在马尾藻中安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