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有这样一首小诗:“略带三分拙,兼存一线痴。微聋与暂哑,均是寿身资。”我们每天都会见到许多人,经历很多事,都希望自己再聪明一点,能多得的利绝不少拿,能走捷径的绝不走原路。结果,人们却发现生活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变好,反而每天抱怨压力太大、生活太苦,亲友太恶、命运不公。其实,太聪明的人终会被聪明所误,真正的聪
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长期潜心研究电学和磁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确定了电磁感应定律;又发现了电解定律……他是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法拉第的发现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一次,他应邀做关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演讲。结束后,一个无知而又傲慢的贵妇人当众有意挖苦他:“尊敬的教授先生,您的口才实在令人佩服
很久很久以前,淮北平原中部蒙城的一片草原上,牧羊人放牧着一大群羊。有一天,刚出生不久的小羊出外玩耍,羊妈妈不放心地跟在后面。小羊和妈妈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只大灰狼朝他们扑来,羊妈妈拉起小羊,拼命地跑回羊圈,母子俩脱离了险境。不久,长大的小羊随着羊群外出觅食,这一次,羊群的前方,又出现了那只大灰狼。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大灰狼并没有朝他们扑来,而是随着羊群的行进,面
啄木鸟正在为一棵大树治病,老鹰趁其不备一把抓住了啄木鸟,随后把啄木鸟死死按在了地上,开始啄咬啄木鸟的羽毛。老鹰狞笑着,一副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样子,完全不顾及啄木鸟内心近乎绝望的感受。“老鹰大哥,求求你,放了我吧!看在我为森林里那么多树木治病的份儿上……”啄木鸟用绝望的声音哀求着。老鹰哈哈大笑:&ldquo
初中上第一堂生物课,老师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不简单的问题:玉米是长在从下往上数的第几片叶子上。这个问题说简单,那是因为,对农村的孩子来说,玉米再常见不过了;说不简单,那是因为,还真没人注意过,玉米长在第几片叶子上。那次课上,全班五十多人,都是农村学生,却没有一个人能答得出来。其实,在我们校园操场的角落里,就种了几棵玉米,正在结玉米棒子呢。可是,我们谁
有一年,比利时南部遭遇严重灾害,菲纳公司当时的经营虽然十分困难,但董事长德马雷依然决定伸出援助之手,捐款300万欧元。公司宣传部门准备借机扩大影响力,扭转当前的困境。这天晚上,宣传主管莫克提交了方案,可德马雷看到方案后却皱起了眉头,这方案不止宣传本公司,也借机打压了竞争对手希勒公司。莫克解释说:“据可靠消息,希勒公司也要捐款。可我断定他们根本拿不
有一个学习射箭的人,手里经常拿着两支箭。师父说:“初学时最好不要带两支,依仗着有第二支,心中就不太注重第一支。每次射箭时都不要有得失的念头,只想着一箭中的就好。”这射箭的教训,放之万事皆然。懈怠之心,有时连你自己都没有察觉,更何况射箭时在刹那之间,自己安能知道是否有懈怠之心?
澳大利亚生活着一种奇特的甲虫,叫圆盘甲虫。圆盘甲虫天生拥有坚硬的甲壳,类似乌龟,只不过乌龟能缩进壳里,而圆盘甲虫只能背着壳,像是战士的盾牌。论防御力,圆盘甲虫在昆虫界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因为它的甲壳坚硬无比,当遇到天敌时,它便趴下身子,将脆弱的头部和柔软的腹部藏在甲壳之下。这样一来,无论进攻者多么强悍,也奈圆盘甲虫不得。即便是凶悍的螳螂,也只能收起高超的捕猎技
进步与赶超的意识把我们禁锢在一个怪圈之中,这个怪圈,便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跑道。我觉得,我们总是“向……看齐”,根源就是受到“比赛”心理的影响。如果心中总是有“赶超”的念头,那么就注定了永远沦落在追赶者的次要地位;如果心中总是有“赛跑”的念
我曾多次到非洲看动物。在南非,当地人告诉我们,看见狮子千万别动,一动就会有危险。可大家想想,人为什么一见到狮子就跑呢?因为我们假定它是要吃人的。但当地有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其实狮子看不见你,它的视网膜分辨率很低,你若不动,对它来说你就是一棵树,它对你一点儿兴趣也没有。你一动弹,它就认为你是个大家伙,会像山一样压过来,它一紧张,就要扑你。狮子四五天吃一餐鲜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