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金在大学的时候,因为学分不够补选了一门选修课。他已经进入大四,打听后,觉得选修课并不重要,便一节都没去过,还早早到了深圳的公司实习。期末,学校通知他回去考试,往返机票上千,回去还要熬夜复习,小金觉得不值当,就找了个人替考。没想到帮他替考的同学被发现了,两人一起被取消了学籍,学校也拒绝给他发放毕业证。这件事被公司知道,公司以“诚信度不够&rd
去公园遛弯,看见一个孩子跌倒在地上。他哭声震天,撅着个小屁股就是不肯起来,脑袋上还顶着一瓣刚刚飘落的蔷薇花。年轻的妈妈在不远处喊他:“豆豆,别哭了,快起来吧!”那个小家伙赖在地上,咿咿呀呀,就是不起来。扭头往回看,看见妈妈站在不远处的蔷薇花下,并没有要过来抱他的意思,于是他心不甘,情不愿,磨唧半天才爬起来,跑到妈妈跟前,伸出一只白皙的
《吕氏春秋·知分》中记载了次非斩蛟的故事。话说楚国有个勇士叫次非,在吴国得一宝剑。他坐船返楚时,有两条蛟夹绕其船,小船眼看就要翻了。船上的人个个大惊失色。次非问船夫:“两蛟绕船,我们还能活吗?”船夫耷拉着张苦瓜脸说:“不好说。”于是,次非撸起袖子,拔出宝剑道:“看我的吧!我要让这两条蛟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人说自己过得不快乐,归根结底,是想要的太多,不喜欢的事情太多。用乐观的心态对世界,再平淡无奇的日子也会开出花朵。人生有三把钥匙:接受,改变,放下。如果学会这三点,我们将会快乐很多。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40岁那年终于完成了第一本书,他迫不及待地将书稿交给了自己的好友穆勒看。穆勒不敢辜负朋友的重托,他将自己关在书房,花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人,老是为自己的境遇感叹,替自己的命运悲哀: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或郁郁寡欢、暗自神伤,或怨天尤人、怒气冲天……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绪,往往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太有才,得不到重用,岂不是可悲、可叹!其实,这里面就需要具体分析了:一是你确实有才,但经过大范围比选,别人比你更有才
入南宋求法的日本僧人道元,在广利寺参学时,看到一位老僧在烈日下拄着拐杖,将香菇一个个地晾晒在地面上。夏天晒些香菇,等冬天来了,可配白菜吃。纵是骄阳、热浪,老僧也没有戴斗笠,浑身上下,汗涔涔的。道元说:“老禅师,您年事已高,这项工作可以让其他人来做啊。”老僧道:“他不是我。”老僧的意思是,晒香菇也是参禅,谁能代替
一幅画,若是画中有风,就得讲究顺逆之美。垂柳依依,随风摆动。这风,得是顺风。柳枝柔弱,随风轻摆,将柔和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骏马奔驰,这风却得是逆风。马逆风而上,不屈的风骨跃然纸上,这是逆风之美。一个人,生命中会有起风的时候。行走于人生路上,时而风大,时而风小。或微风拂面,如春阳般温暖;或劲风呼啸而过,如冰刀般凌厉。人周转于此,顺与逆的选择至关重要。风大时,适
有些人的生活,是由一个个“等”字串联而成的。等一个人。这个人,或许是亲人,或许是挚友,也或许是另一半。那个人为什么还不到来?单是这个念头,就足以让人的脑海里,生出千万种奇奇怪怪的白日梦。唯有等到这个人进入自己的生命,日子才算圆满。于是,就开始了漫长且充满悬念的等待。等一件事。会让人心生期待的事,大多是好事。比如一个人在人生的长河里,忙
中国自古就有一种隐士文化,它由文人内心一种隐逸情结所造就。说到“归隐”这个词,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陶渊明,千百年来,陶诗让多少文人心生归隐之情,他们悠闲处世,淡泊存身,充满了挣脱名利羁绊后新生的喜悦和对生命自由的热爱,展现了独特的人格精神。何为隐?好像有各种解释,南朝刘宋·范晔在《后汉书·逸民列传》序中说:隐
在一个原始森林里,一条巨蟒和一头豹子正在觅食,几乎就在同时,它们发现并盯上了同一只羚羊。豹子看着巨蟒,巨蟒看着豹子,各自打着“算盘”。豹子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首先要消灭巨蟒。巨蟒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要首先消灭豹子。于是,几乎在同一时刻,豹子扑向了巨蟒,巨蟒扑向了豹子。豹子咬着巨蟒的脖颈仍在想:如果不下力气咬,我就会被巨蟒缠